河南科技小院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2023-05-12       浏览人数: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同学们“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并对新时代青年提出殷切期望。河南省科协组织全省科技小院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刻领悟总书记殷切嘱托,把书本知识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把论文写在中原大地上,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为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贡献智慧和力量。

河南科技小院创始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河南)秘书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叶优良

26b10321c8acba6bb6ebfbd70c27026.png

今年是我带领团队老师和学生建立科技小院的第11年,这十多年来,团队老师和学生们驻扎在生产一线,每年有200多天在生产一线,践行“科研教学示范推广紧密结合传技术,政府专家企业农民共同参与保丰收”的初心使命。到田间、进村委、入企业,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展扶贫支教、疫情防控、抗灾救灾等志愿服务,科技小院的师生忍受孤独寂寞,经历酷暑寒冬,遭遇误解和挫折,克服重重困难,接受各种考验,把汗水洒在科技小院。

我将继续组织科技小院师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教育、科协、农业农村等部门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河南)的作用,建好科技小院,组织更多师生加入科技小院,让科技小院遍布每一个县,让每个乡村都有我们科技小院服务的农户,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努力拼搏。

伊川甘薯产业科技小院指导老师、河南科技大学博士  赵哲       

为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伊川甘薯科技小院的一名农学学子,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与号召令我们倍感鼓舞。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用自己的青春智慧为农业农村发展添砖加瓦。

未来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先进思想武装自己,在科技小院的科技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服务生产的能力,在田野中磨砺自己的品格意志,让青春之花绽放于矢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道路上

杞县大蒜科技小院负责人、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青年教师  汪洋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饱含对科技小院学生的深情和希望,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为河南杞县大蒜科技小院指导教师的责任。十年来,我们结合河南农大实际情况,拓展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本硕纵向贯通,搭建开放式育人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河南一直重视农业和教育,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学生榜样,主动扎根乡村和生产一线,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新乡花生科技小院院长、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1级研究生  陈奋勇

6cd441399004838608b581e4aec59b9.png

反复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心情非常激动。我驻扎在河南新乡花生科技小院已有两年时间,开展试验示范、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驻扎农业生产一线,服务广大农户。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的试验田、暴雨后的受灾地、农户科学普及的讲台上,都有科技小院的身影;保护像大熊猫一样珍贵的耕地、践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决心、打造“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新局面,都是科技小院的目标。入田间、走地头、解民生、治学问,筑牢专业知识、践行耕读教育,科技小院助我快速成长、“三农”情怀融入我的血脉,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

禹州小麦科技小院院长、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2级研究生  胡雪铃

a8295150c10ee05f660e3ff51dceed1.png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非常激动与自豪。来到科技小院将近两年了,从对科技小院的不了解,到真正成为小院人,我收获颇丰。从农村出来,又回到农村,这一次,我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从农民的孩子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员。来到小院,深入生产一线,经常去田间查看作物生长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并帮助农户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成长。我们科技小院学生下地频率比当地人还要频繁,正是这种不怕困难、脚踏实地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才让当地农户的作物一直保持高产,才有我们科技小院与当地农户之间深厚的情谊。作为青年党员,我定会谨记总书记嘱托,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联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青春力量。

兰考小麦科技小院、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2级研究生  李方方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小院学生代表的回信,内心感到无比激动。通过科技小院,我们从书斋走向村庄,切实了解和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从农户的需求出发开展科学研究,并且锻炼了吃苦耐劳、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当前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90后、00后耕耘在田间地头,成为粮食种植、稳产增产的“生力军”。保障粮食安全,回答“未来谁来种粮”问题,关键在于不断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种粮大军,自觉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


分享到: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